紅木家具歷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,沉積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。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,就成了眾多消費者的最愛,紅木產業也從那個時代起開始興旺起來。而浦寨,這個邊境小村落,受益于紅木產業的興旺,更和紅木搭上了千絲萬縷的關系。
走在浦寨的中心街道上,兩邊商鋪林立,很多特色小店都聚集在這里。而商鋪最集中的地區,則要屬這里的紅木交易城了。細看,這座城不過是幾幢樓房連接在一起,跟憑祥市區內的店鋪大同小異,大多是以紅木家具為主。也有批發越南紅木原材的。這些原材銷售店鋪幾乎有著共同的特征,即,都會打出大板或者獨板等文字內容,以表明這里做的越南紅木原材料多么上檔次。但是,明眼人一看就明白,這其實是沖著內陸地區的原材料采購商來的。
至于家具店,也大都以紅木家具為主打商品。筆者走了幾個店,發現有一個共同特征,幾乎都是大料、獨板。款式和形制則不敢恭維,再至于工藝,就只能是連連搖頭了。這也沒辦法,中國的傳統紅木家具,讓越南鄉下的一幫人做出來,不糙才叫怪。即便是國內的那些企業,將家具在越南境內加工好再拿過來交易,工藝水平也實在一般。
但是這里的生意仍然十分火爆,因為,這里的價格十分便宜。若是同款類型的紅木家具,價格也僅僅相當于內陸市場的1/8。這個價格,放到哪里都搶手。我一直納悶,工藝水平這么有爭議的家具,居然還有很大的市場,個中原因究竟是什么?一問才得知,這里的家具,大都是供應那些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的,真正一線城市的消費者,很少有人能看上這些制品,大多數是買回去再加工。
這里的家具還有一個特征,就是越南風格突出。廣西和越南的民間文化里,大象都是吉祥的象征,體現在家具上,大家都在取吉祥如意的好口彩。形制上,比如沙發等家具,大多是粗大的圓腿,蠢笨不說,還費料,奇怪的是,這些東西走的量居然很大。筆者感嘆,浦寨的紅木家具,滿世界都是半成品,好不夸張!
浦寨有很多特色小店。有賣紅木擺件和雕刻件的,有賣緬甸翡翠的瑪瑙的,還有賣各類串珠的,最令人奇怪的是,還碰見幾家專門賣沉香的。這使得我不禁贊嘆,果然是商品社會,消息流通的速度就是快,沉香制品在內陸流行起來沒有多長時間,這里已經是滿目繁榮了。
在一家沉香店,筆者走進去。據跟我同來的一家酒店服務員告訴我,這家店是越南人開的。我不大相信,因為這個女人并沒有她給我描述的那個特征。比如:戴口罩和帽子,發型也是披肩長發,年齡大約在三十歲左右。穿衣打扮,怎么看都是大陸女人。為了驗證我的觀察,我還特意用中文跟她聊了幾句,我想越南人對內陸地區的語言肯定會陌生,沒想到的是那個女人對答如流。我身邊的女服務員告訴我,在這里做生意的越南人,幾乎都會漢語。
我的打算落空。也使我相信,這是個越南女人。這家店的沉香很有特點,一進門,撲鼻的香味立即竄進來,讓人有一種胸悶的感覺。而那幾個人,直眉瞪眼地看著我,眼神里撲閃出巨大的希望。他們多么希望我是一個買家啊,這樣他們就會有生意做。可惜我不是。到了店里,看得也是走馬觀花。他們很快就對我喪失了興趣。因為我的眼神從來就沒有在一件物品上停留超過5秒鐘。他們都是老手,知道我沒有必買的決心,遂不再搭理我。事情的轉機是從我拿出相機開始,那個所謂的越南女人開始露出羞澀,急忙轉身,可惜已經被捕捉到。
浦寨一圈兒轉下來,發現這里洋溢著一種自由自在的氛圍,不管是買或者是賣,大家都是你情我愿。尤其是在紅木家具館里,那些交易幾乎都是大宗的。我看了兩個人成交的過程,大家都很開心。買的痛快,賣的實在。但是論起價格來,有一個買家說,浦寨現在的價格,已經打了好幾個滾了。估計,想再買便宜東西的愿望,破滅的日子會來得越來越快。這個邊境小寨,還真是有意思。